 |
|
 |
|
 |
|
為免墮入網絡陷阱,請謹記以下防騙小貼士,提防騙徒埋身,避免蒙受財務損失! |
|
 |
|
 |
|
|
 |
 |
 |
核對網站之官方域名或網址 |
 |
騙徒手法
偽冒電訊商或積分獎賞平台發送欺詐電郵/短訊並內附與真實機構或平台極其相似的超連結,訛稱可以優惠價錢換購禮品、積分即將逾期等,促使您點擊訊息內的超連結至偽冒網站,盜取您的信用卡資料。
|
 |
防騙攻略 |
• |
小心核對電郵/短訊內附的超連結與真實機構或平台之官方域名是否相同 |
• |
以官方途徑向有關機構或平台查證該電郵/短訊內容真偽 |
• |
切勿點擊任何可疑電郵/短訊內的連結或附件及輸入個人或信用卡資料 |
|
|
|
 |
|
|
|
 |
|
|
 |
慎用自動填寫一次性密碼(OTP) |
 |
騙徒手法
騙徒有機會利用獎賞、網購交易訊息等為誘因或流動支付服務加卡指示發送短訊要求您輸入信用卡 OTP,意圖讓大家在沒有核對清楚短訊內容便利用流動裝置「自動填寫 AutoFill」功能自動填寫 OTP。 |
 |
防騙攻略 |
• |
使用流動裝置提供的自動填寫功能輸入 OTP 時要加倍小心,切勿急於確認完成相關交易 |
• |
輸入 OTP 前小心核對有關短訊的內容,例如商戶名稱、流動支付服務加卡的指示、交易金額、貨幣及信用卡號碼最後4位數字等 |
|
|
|
 |
 |
 |
|
|
|
 |
|
|
 |
 |
 |
偽冒銀行電話服務/轉賬或匯款指示 |
 |
騙徒手法
偽冒銀行職員或以語音訊息來電,推廣銀行產品或服務、或要求您跟隨指示進行轉賬或匯款,騙取您的個人或信用卡資料。 |
 |
防騙攻略 |
• |
切勿透露個人資料或按指示操作 |
• |
致電銀行核實來電者之身份 |
|
|
|
 |
|
|
|
 |
|
|
 |
釣魚電郵或短訊 |
 |
騙徒手法
發出釣魚電郵或短訊,要求您點擊電郵或短訊內附的超連結至偽冒網站,盜取個人或信用卡資料(例如:出生日期、網上銀行戶口或登入資料等)。 |
 |
防騙攻略 |
• |
切勿打開任何可疑電郵或短訊內的連結或附件 |
• |
切勿將個人、信用卡資料、保安編碼等輸入任何可疑網站 |
|
|
|
 |
 |
 |
|
|
|
 |
|
|
 |
 |
 |
網購平台以外渠道的私下交易 |
 |
騙徒手法
偽冒買/賣家誘使您直接於網購平台以外的渠道聯絡,避開於網購平台留低對話與交易記錄,方便套取個人資料。 |
 |
防騙攻略 |
• |
選擇設有加密技術的網購平台進行交易以保障個人資料 |
• |
避免使用網購平台以外的渠道聯絡以保留相關交易內容 |
• |
切勿透露個人銀行資料,例如 OTP、網上銀行密碼、CVV 驗證碼等 |
|
|
|
 |
|
|
|
 |
|
|
 |
 |
 |
妥善保管信用卡及不應隨便提供個人和信用卡資料至他人,以免墮入騙局。
每當輸入一次性密碼前,緊記確認訊息內容符合您正在進行的指示。如您沒授權交易或有任何懷疑,切勿輸入或洩露一次性密碼並致電28288159,否則您須就交易負責。 |
 |
|
|
|
|
 |
|
手機版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 App」已經推出,可於 App Store 及 Play Store 下載!如有懷疑,可在此 App 輸入可疑平台帳戶名稱或號碼、收款賬號、電話、網址等即時評估風險,或致電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 |
|
|
 |
|
|
|
 |
|
如果懷疑受到詐騙,請立即與我們聯絡。
更多互聯網保安 tips: |
 |
|
|
|